浅瞳兮

第 166 章 地理历史农业4 (第3/18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浅瞳兮】地址:huizhuankj.net

夺天下的武装力量。

四周环绕的洛阳盆地、南阳盆地以及汉中盆地,都能为关中提供充足的粮食、人力资本。

争霸天下者可在关陇积蓄力量,进可挥师东进,占据洛阳盆地、南阳盆地为自己提供粮草,退可固守关中防御外敌。

这也是为什么周、秦、汉、隋、唐皆兴于关陇,西安更是十三朝古都,证明了‘得关陇者有望得天下’】

刘备望着大汉昔日王都之地,心底发沉:今汉以巴蜀为倚仗,欲图兴汉,然...”

他眉宇间透出几分疲惫:“巴蜀虽有山川作屏障,但与关中相比又太过封闭,地势陡峭艰难,且远离中原。”

如此地缘想要重吞天下何其难?

正郁郁间,耳旁传来丞相声音:“主公何必自黯?”

见刘备稍收郁气,诸葛亮振声道:“我等只需北胜一场,汉军事上所有弊端皆消。”

巴蜀是避难好地,却不是长久之地,山路艰难让军需难以为继,又因地势闭塞不好整使巴蜀力量。

所以汉必须北伐,必须走出巴蜀,不北伐汉只能沉没此间,悄无声息地灭亡。

【除地缘关键外,周兴商衰还因气候变迁,商朝末年正处于公元前第十世纪的寒冷期,降水量变少农作物减产,牧业开始萎缩,与周边方国关系恶化。

气候变冷农业开始南迁,周族再迁到岐山之下的平原之地。

此地处渭河流域,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,受降水等气候影响较小,非常适合农业发展,从此岐山成为周龙兴之地。

周朝立国后人延续了商末气候。周初是处于寒冷期,‘竹书纪年’中就记载了汉水两次大结冰,结冰之后又是大旱,这个过程持续了一百五十余年】

相当于百年干旱?

文臣武将皆不信,后人厉害但也不是全能,几千年前看不见摸不着的天象变化他们怎么知道?

难道是根据后世气温推测出的?

他们或许不是不信,而是不愿相信气候与王朝更迭如此密切。

他们皆知天象变化会使农耕受损,却没想到王朝更迭受气候影响,后人说法颠覆他们认识,太过冲击的说词让人下意识想要回避

:一定是后人胡言乱语!

气候真推动朝代断续,那皇帝还是代天牧民吗?

历代君臣太过激励的质问,让房进看到一条绿色弹幕:怎么确认古时气候的?

房进瞄了眼随口道:【古气候是门学科,采用方法很多,看地层观地质,测孢粉资料、量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等。

最简单的以动植物遗骨观气候变化,如大象生在热带地区,而古代河南地区有大象活动痕迹,不就表明古时河南气温比现代高?

实在不行还能看古书资料,像《诗经》幽风.七月:十月蟋蟀入我床下,而吕氏春秋却言:九月垫江虫咸俯在穴,岂不说明战国晚期秋节比西周成王时期要早一月?

我们小学写的日记,都会记下今天天气如何如何,等过个千万年,说不定也会成为未来人断今气候证据】

历代心绪涌动:我每日把天象变化记下,也能后世闻名了?

【春江水暖鸭先知,气温波动让动物开始更新换代:上古时期西安等地尚有犀牛等大型动物,周时期就变成獐、竹鼠和貉等中小型兽类。

当然周与现在的气候更不相同,至少陕西目前存在的竹鼠不多,周朝时陕西是温和潮湿气候,现在大部分为中温带季风气候,气候不同地理亦是不同,养出的动物体积更是不同】

刘彻拧眉:“后人说得太过绝对,今汉中郡仍有犀牛、野牛等大型兽类,怎么会只剩小物?”

不提深山之兽,仅上林苑就饲养着许多奇珍兽类,供人狩猎。

太宗临终时下旨薄葬,为显帝王之贵先皇命多兽类从葬,金雕、褐马鸡、丹顶鹤、虎、梅花鹿、孔雀、野牛等等,有汉土兽类亦有海外进贡奇珍。

怎能言中原无大型兽类?所以天象之说亦有缺漏!

他刘彻还是昊天之子,代天牧民乃天命所归!

【百余年后寒冷期结束,周气候开始上升,但干旱仍没有得到缓解,年前,历宣王即位后干旱更是年年来访,无论周朝如何祈求上天下雨、举国救灾都无法挽回西周颓势。

干旱模式下周王室开始向南方鄂侯御方、虎方等蛮族进行‘不臣’、‘不贡’的征伐,想重新占据温暖湿润的长江流域,为自身开拓生存空间。

同样干冷的气候下,北方变得荒凉难以放牧,在气候变迁下猃狁等戎狄开始内迁攻向周王室。

面对北方戎狄,周王室采用‘要服’模式:将敌抵御境外,让其成为服贡者。

对南方则是积极扩张,谋求新的生存资源,所以终西周一代都是坚持北守南拓政策】

苏轼挠了挠脸,原来后人是这样看待周征伐不臣之族的吗?

从气候变迁看历代起落?

在天下学子认知中,周宣王征伐南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撬心 修真界第一苟王 叛逃图式 滴!美梦成真体验卡 世家妇 娇艳美人撩错大佬小叔后 [一人之下]那你说怎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