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浅瞳兮】地址:huizhuankj.net
这纪录片的最后, 似乎是将许许多多的人与事混在了一起,于是他们看到了一辆辆运载满满石头的卡车冲进决堤的河流;看到他们在洪水中背着老人孩子跋涉,那老人还不住地为他擦拭脸上的雨水与污泥;看到有人为了保护百姓与歹徒搏斗,身中数十刀还追出十几米才倒下, 最后鲜血浸透了天蓝色的衣服;看到港口燃起大火, 所有人都往外逃, 唯有他们穿着橙色防火服往烈焰中冲;又看到每一场灾难中为捐赠善款、献血大排长龙的每一个普通人。
最后,他们还看到一整面牺牲者的照片墙, 一张张或是年轻或是中年的面孔,从近及远, 渐渐组成了“中国”两个字。最令人察觉到一丝悲伤的是,有许多照片空白一片,只写了名字,即便牺牲了都不能透露面容。
一个个画面飞闪而过,组成了一句话,又渐渐归于黑暗。
【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。】
纪录片到此为止, 归于宁静了,但各朝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。
历朝历代, 不乏为帝王、名臣、才子佳人歌功颂德、大书特书, 却很少会书写背后的老百姓与兵卒。若不是亲眼所见,更是难以相信有这样的军队与这样的百姓。
更难相信后人如此大的国家、如此众多的人口,却能够做到这样万众一心的地步。
汉武帝时期, 刘彻一直对有个画面难以忘怀, 那是无边无际的洪水中, 一辆几乎快被洪水淹没了一半的大卡车, 它执着的、勇敢的在水里艰难地向前行驶, 不断沿途打捞受困的老百姓,而那辆车身上,挂着一条横幅,上书:“危难时刻见忠诚。”
还有那句话: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”
话虽简短直白却有力。
刘彻细细地回忆起了仙迹的每个细节,他们繁华、平等、和平以及特殊的军民关系,原本不知全貌,总觉有些奇怪的地方,如今像是全都串了起来,变得顺畅,后世是个怎样的世道?
如今他总算能回答这个问题了。
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
而那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及军民之间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,刘彻也明白,这是为了顺从天下民心,也是孟子中“天时地利人和”中的“人和”——人心所向、上下一心,才能有如此大的力量。
“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……”刘彻喃喃道,“这便是圣人所言的德政吗?那……那是圣人之言啊,自古以来哪个帝王不知道重民富民呢,可谁又真的做到了……”
后人是前秦时期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啊,但他们似乎又不仅仅是继承,他们将数千年的时光背负在身上,却没有视为负担,而是融会贯通、取其精华,不好的就批判,好的便发扬。
刘彻眨眨眼:他们老刘家好似也是如此,这不是他刘汉家风吗?
但随即又苦恼:行仁政、与民同乐说起来容易,但做起来却太难了,就算是他有此行,底下的官员却难保不会中饱私囊、阳奉阴违,后人又是如何确保人心不会变呢?
兵卒有数十万,总不会人人都认字、都知晓且奉行孔孟之道吧……刚想到这儿,刘彻忽然猛地站了起来,他像是抓住了一团乱麻中最重要的一个线头:
不不不,后人的兵卒还真是人人都认字、知晓道理!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!
原来根源在这!
怨不得后人刚刚立国,甚至还未立国之初,便费尽心机要扫盲、发展教育,哪怕战火纷飞,身后都还背着识字的板子一边行军一边读书,原来如此,教化世人,便是教化这天下。
以“民本”施行“仁政”,又施行“仁政”以实现“王道”!
刘彻可谓大彻大悟!
“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!”
后人治世的法子,原来不是什么新鲜东西,这样浅显的道理,当年高祖便说过:“王者以民人为天”,是啊,这样的道理,早早便摆在了他们面前,他们却从来不知道如何去用。
教化天下显得如此之艰难,但若是不放弃任何一个人,以小博大,能教一个便是一个,总有一日会实现的。刘彻又想起后人崇爱的管理员说的话: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”
初闻不知其意之深,如今才明了这些话都是真知灼见。
与刘彻一般想明白了来龙去脉的帝王大有人在,唐贞观年间,李世民提笔写下:“君依于国,国依于民”;宋赵匡胤告诫臣下:“国非民将何以为君?”明洪武年间,朱元璋想起自己把《孟子》删改的事儿,两眼望天,挠了挠头。
他虽删了不少《孟子》的内容,但是他曾命人将《大学衍义》“大书揭之殿两庑壁”,其中有专门阐释孟子“民贵君轻”的段落,这些重要的道理,他也是知道的,后人总不会再怪他了吧?
明永乐年间,永乐帝倒是笑呵呵,他早已下旨恢复《孟子》原貌,颁行了《四书大全》,后人的士兵如此勇武坚韧,且无比忠诚,很有不少值得他借鉴之处,他已经把兵部尚书叫来商议军户革新之事。
爹定下的许多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